
一、基本情况
赵冬梅:女,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,现为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院长,心理学教授、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/硕士生导师,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大学访问学者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/注册督导师。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,心理咨询工作23年,心理咨询个案实操时数累计 3000+小时;家庭治疗时数500+小时。
广东省“千百十”优秀人才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,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,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,广东省本科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智库专家,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,广州市心理学会第二届理事,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岗位培训导师,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,广东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(第三届,第四届),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职称评审专家库成,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,广州欧美同学会理事,广东金融学院欧美同学会副会长。曾获广东金融学院教学名师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科学研究
(一)主要研究领域
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,以及临床心理咨询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创伤的临床与认知,情绪认知,儿童心理学、社会认知等领域。先后在《Physiology & behavior》、《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》、《心理学报》、《心理科学》、《心理科学进展》等SCI,CSCD,CSSCI发表论文60余篇。出版著作《心理创伤理论与研究》,《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》,参编著作4部。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,广东金融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点建设。心理学报》、《Frontier in Psychology》等刊物审稿人。
(二)论文、著作、专利、获奖
论文论著
1. Zhao, D., Lin, H., Xie, S., & Liu, Z. (2019). Emotional arousal elicited by irrelevant stimuli affects event-related potentials (ERPs) during response inhibition. Physiology & behavior, 206, 134-142.
2. Zheng, Y., Zhao, D., Yang, X., Yao, L., & Zhou, Z. (2023). Passive social network site usage and online compulsive buying tendency a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: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of self-esteem and materialism. Current Psychology, 1-12.
3. Su weilin,Wang Haiqing,Chen Tingwei & Zhao Dongmei(通讯作者).(2022).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ontiers in Sociology(12),60-65
4. 倪亚琨, 赵冬梅(通讯作者), 张镒,郭腾飞. (2023). 奖励线索对个体外在动机的影响:基于ERPs的研究. 心理研究 (02), 172-181+192.
5. 赵冬梅 著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年8月出版,2024年6月第二次印刷
6. Lin, H., Liang, J., Jin, H., & Zhao, D. (2018).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uncertainty on LPP responses to emotional events dur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anticipatio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, 129, 41-51.
7. Lin, H., Xiang, J., Li, S., Liang, J., Zhao, D., Yin, D., & Jin, H. (2017). Cued uncertainty modulates later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pictures: An ERP study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, 116, 68-76.
8. 邓心怡,赵冬梅(通讯作者)(2024).男性月经态度的质性研究——基于个人成长背景及其社会角色,中国心理学前沿, 6(7):11540-1164
9. 赵冬梅,廖红玲(2020).儿童出生顺序与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理论发展的作用机制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1(1):110-122.
10. 赵冬梅(2020).时间定价与主观时间流逝感对利他行为的影响.心理与行为研究.18(4):(552-556)
11. 廖红玲,赵冬梅(2020)(通讯作者). 羞耻条件下权力感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.心理研究. 13(2):121-12918(4):552-556
12. 赵冬梅,莫雷(2007).篇章阅读中推理整合因素的研究.心理学报 .2007,39(2):225-234
13. 莫 雷,赵冬梅(2003).文本阅读中回指推理的整合性因素.心理学报,35(3):323-332
14. 刘志雅, 赵冬梅(2003).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.心理学报.2003,35(5):636-642
15. 赵冬梅,刘志雅(2010).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加工的STROOP效应.心理科学.1(183):130-133
16. 赵冬梅.(2009)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加工的警戒 -回避模式研究.心理科学,32(4):962-965
17. 赵冬梅,刘志雅(2006).篇章阅读中影响回指推理的因素.心理科学.29(5):1144-1148
18. 赵冬梅,刘志雅,刘鸣(2002).归类的解释观和跨范畴分类.心理科学,25(5):608-609
19. 刘志雅,赵冬梅(2003).一个演绎推理难题对心理模型理论的验证.心理科学,26(2):370-371
20. 赵冬梅,刘志雅,申荷永(2006).创伤性分离症状的理论及认知研究.心理科学进展.14(6):89
21. 赵冬梅,刘鸣(2002).注意视觉搜索理论研究的新进展.心理科学进展,10(1):29-35
22. 刘志雅,赵冬梅(2002).假言推理的否定词效应.心理科学进展,10(4):395-402
23. 刘志雅,赵冬梅(2003).儿童青少年复合命题理解能力的发展理发展与教育,2:19-23
24. 赵冬梅,申荷永(2008).论作为一种创伤后心理反应形式的分离.南京师大学报(社科版).160(6):115-120
25. 赵冬梅,申荷永(2007).解释学与荣格心理分析.南京师大学报(社科版).149(1):99-102
26. 赵冬梅(2009).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.南京师大学报(社科版).6(166):93-97
27. 赵冬梅(2010).一例性心理创伤个案的临床治疗与分析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.18(3):393-396
28. 赵冬梅(2009).基于理论观的类别研究进展.应用心理学.1:72-77
29. 赵冬梅(2009).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型与理论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.3(179):125-1291
30. 赵冬梅(2010).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对人格发展的影响. 教育导刊(幼儿教育),436(2):22-25
31. 赵冬梅(2009).受负面体验: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. 教育导刊(幼儿教育),412(2):20-22
32. 赵冬梅(2009).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. 教育导刊(幼儿教育),420(60:23-25
33. 赵冬梅(2009).案例解析幼儿情绪情感培养. 教育导刊(幼儿教育),428(10):22-2
34. 赵冬梅(2010). 案例解析幼儿情绪情感培养.幼儿教育导读(人大复印资料转载),1:8-10
35. 赵冬梅(2006).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.星海音乐学院学报,103(1):24-27
36. 赵冬梅(2005).关于提高音乐院校学生素质的研究报告.星海音乐学院学报,101(4):42-46
37. 赵冬梅(2006).教会孩子表达感情.大众心理学,2:28-29
38. 赵冬梅(2006).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.大众心理学,3:25-26
39. 赵冬梅(2006).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.大众心理学,10:25-26
40. 赵冬梅(2006).加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.社会心理科学, 4
专著:
1.赵冬梅 著 《心理创伤理论与研究》.2011.07.暨南大学出版社.
2.赵冬梅 主编 《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年8月
3.刘志雅 赵冬梅 副主编《思维心理学》.2005年10月.暨南大学出版社.
4.郭淑斌 赵冬梅 副主编 《还孩子本色》.2005年4月.暨南大学出版社.
5.马龙海等主持翻译.《大学生领导力》第三版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.2014年4月1日
6.马龙海主编.《大学生学习生涯指导》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色。2014年8月1日
主持的项目
1.2025.12-2027.12.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,共同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展性影响:家庭系统的联合作用(GD25CXL03),项目主持人
2.2024.12-2027.12,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,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中的公共行为决策与心理健康(2024ZDZX4054),项目主持人
3.2017.12-2020.12.儿童心理创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性研究(BBA170065)。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,项目主持人。
4.2017.12-2019.12.广东金融学院创新强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建设项目,学科建设及协同创新,项目主持人。
5.2019.12-2022.12,广东省普通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平台,公共行为与健康创新研究团队项目(2019WCXTD005),项目主持人
5.2019.12.-2020.12广东省2020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金融EAP课程群教学团队。项目负责人
6.2016.12-2019.12.心理学一级学科建设项目。广东省创新强校学科建设类项目。项目主持人
7.2016.12- 2018.12. 化悲痛为力量:负性情绪及其抑制对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促进,广东金融学院校级科研立项项目重点课题。项目主持人。
8.2016.12-2018.12. 大学生心理资本、社会支持与应对关系的研究,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(教育科研项目)。项目主持人。
9.2013.12-2016.12.广东金融学院应用心理学校级重点培育学科。广东省创新强校学科建设类项目。13560146997
10.2013.12-2016.12.应用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项目。广东省创新强校专业建设类项目。
11.2010.12-2013.12.学生归纳推理中相似性和类别标签的作用(BBA100018)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。项目第一参与人。
12.2009.12-2011.12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,创伤性心理机制的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(09YJCXLX004),项目主持人。
13.2009.12-2011.12.广东金融学院2009年一般课题,重大灾害后个体创伤心理的临床机制(09XJ02-16),项目主持人。
14.2010.12-2011.12.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,重大灾害后个体急性应激心理创伤的回复与重建(10Y45),项目主持人。
15.2009.12-2010.12.广东金融学院专著出版资助,《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》
三、学生培养
(一)主讲课程
普通心理学,发展心理学,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,社会心理学,员工心理测评,心理电影与技术,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等
(二)教学论文、教材
1.著作《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 年8月第一次印刷,2024年6月第二次印刷
(三)主持的教育教学项目
2018年本课程获广东金融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精品课程项目立项。
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(项目负责人);
2020年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金融EAP课程群教学团队项目(项目负责人);
2021年11月获得广东金融学院首届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。
2021年获得广东金融学院教学名师称号,
2021年7月,论文《儿童出生顺序与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作用机制》获得第七届广东省卓越人力资源奖-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一等奖。广东省本科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(四)指导学生
自2019年起担任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,目前已经指导毕业和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,硕士研究生22人,论文第3和第8篇即是指导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学生发表的论文,论文9和11 是我指导的而广东金融学院本科生发表的论文,每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6-10人,每年指导的本科生,都有50%的学生考上北京师范大学,华南师范大学,浙江大学,首都师范大学,深圳大学,广州大学,广州外语外贸大学,英国爱丁堡大学,香港中文大学,香港教育大学,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内外的硕士研究生,并且有多个学生在华南师范大学,德国柏林自由大学,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读博士。
四、社会服务与实务
1.心理咨询:擅长爱情、家庭、婚姻情感咨询,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。擅长家庭治疗,处理休学厌学,自伤自残,抑郁、焦虑、强迫等心理问题。以及个体情绪问题、压力管理、心因性身体问题,职业成长与规划等。
2.讲座评审与培训等
广州,深圳,佛山,惠州,潮州,恩平,肇庆,从化,清远,增城,乳源等广东省各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授培训,2022-2024年参加三届广东省心理学本科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大赛评审,大佛寺癌症康复训练营团体心理辅导志愿者,社会岗位服务心理咨询师培训课,广东省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评审。
3.企业对接与实践基地建设
注重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培育,有较为广泛的企事业单位对接资源,身肩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、广州欧美同学会及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的多种社会及工作职务,经常出席各类企业的调研和交流,如网易、文远知行、亿航智能、小鹏汽车、广药集团、广汽集团、东风日产、美华航空、黄埔海关、省电视台、归谷科技园、健齿生物等等。同时与省市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科技公司都有良好关系,目前已经建立二十多个校企实践基地,每年为学院学生推荐多个实习单位,创造和促进就业机会。
五、招生方向
(一)工商管理:管理心理,用户心理,心理测评,心理分析与个体成长思维训练
(二)市场营销:消费心理,社会心理,行为经济与金融的角度研究相关问题。
六、招生要求
性格开朗,善于思考,愿意交流与沟通,热爱科研,热爱阅读,英语较好,能够在读书期间沉下心来认认真真,踏踏实实专注学业,广泛阅读文献,擅于动笔,有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学术基础。
七、联系方式
邮箱:dongmeizhao@gduf.edu.cn
办公电话:020-37215565,微信号Amy-winter